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二探红楼13《甲辰本》也是一部残 (第2/3页)
凤凰绞在一处。众人方要往下收线,那一家也要收线,正不开交,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,在半天如钟鸣一般,也逼近来。众人笑道:"这一个也来绞了。且别收,让他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。"说着,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。三下齐收乱顿,谁知线都断了,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。众人拍手哄然一笑,说:"倒有趣,可不知那喜字是谁家的,忒促狭了些。"黛玉说:"我的风筝也放去了,我也乏了,我也要歇歇去了。"宝钗说:"且等我们放了去,大家好散。"说着,看姊妹都放去了,大家方散。黛玉回房歪着养乏。要知端的,下回便见。]](说着丫头来请吃饭,大家方散。从此宝玉的工课,也不敢象先竟撂在脖子后头了,有时写写字,有时念念书。闷了也出来,合姐妹们玩笑半天,或往潇湘馆去闲话一回。众姐妹都知他工课亏欠,大家自去吟诗取乐,或讲习针黹之事,也不肯去招他。便是黛玉更怕贾政回来宝玉受气,每每推睡,不大兜揽他。宝玉也只得在自己屋里,随便用些工课。 展眼已是夏末秋初。一日,贾母处两个小丫头,匆匆忙忙来叫宝玉。不知何事,下回分解。) **:这个回目是《甲辰本》的生成稿,曹雪芹作了大量增删;其底本是《丙子本》(庚),修改后本应获得《甲辰本》。在“(说着丫头来请吃饭,大家方散。”以前,《甲辰本》的内容都是与上面的修改文相同;即去掉涂抹掉的灰色双方括号黑体字,按照圆括号黑体字誊抄。但是,从此句之后,《甲辰本》的文本变成是: (说着丫头来请吃饭,大家方散。)黛玉回房歪着养乏。要知端的,下回便见。 这就是说,《甲辰本》第70回的结尾文字比上面少很多。那么,结尾词句:“黛玉回房歪着养乏。要知端的,下回便见。”从何而来?通过对比,发现它取自《丙子本》(庚)的结尾;即涂抹掉的:“黛玉回房歪着养乏。要知端的,下回便见]]”而且,今本《甲辰本》第71回首的文字也完全相同于今本《丙子本》(庚)。 《程乙本》这一回末段的内容如下: 那风筝都飘飘摇摇随风而去,一时只有鸡蛋大,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,一会儿就不见了。众人仰面说道:“有趣,有趣!”说着,有丫头来请吃饭,大家方散。 【从此宝玉的工课,也不敢象先竟撂在脖子后头了,有时写写字,有时念念书。闷了也出来,合姐妹们玩笑半天,或往潇湘馆去闲话一回。众姐妹都知他工课亏欠,大家自去吟诗取乐,或讲习针黹之事,也不肯去招他。那黛玉更怕贾政回来宝玉受气,每每推睡,不大兜揽他。宝玉也只得在自己屋里,随便用些工课。 展眼已是夏末秋初。一日,贾母处两个小丫头,匆匆忙忙来叫宝玉。不知何事,下回分解。】 **:将《程乙本》的内容与上面《梦稿本》末段的改文对比,竟然非常相似,是不是可以认为,不经过《甲辰本》,直接由《丙子本》(庚)修改成《程乙本》呢?请看下面的分析。 二、原因是《甲辰本》残缺 为了缩短文章的篇幅,下面以《甲辰本》为底本,修改出《程乙本》;使两者的差异清楚地显示出来。 探春道:"紫鹃也学小气了。你们一般有[[的]],这会子拾人走了的,也不(嫌个)忌讳。"黛玉笑道:"可是呢,把咱们的拿出来,咱们也放晦气。"丫头们听见放风筝,巴不得一声儿,七手八脚都忙拿着出来。也有美人儿的,也有沙雁儿的。丫头们搬高墩,捆剪子股的,[[也有拨籰]](一面拨起篓)子的。宝钗等都立在院门前,命丫头们在院外[[厂]](敞)地下放去。宝琴笑道:"你这个不[[大]]好看,不如三jiejie的那一个软翅子大凤凰好。"宝钗向翠墨笑道:"你(去)把你们的[[也]]拿[[了出]](也)来放(放)。“宝玉又兴头起来,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,说:"把昨儿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。"小丫头子去了半天,空手回来,笑道:"晴姑娘昨[[儿]](日)放走了。"宝玉道:"我还没放一遭儿呢。"探春笑道:"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。"宝玉道:"再把大螃蟹拿来罢了。"丫头去了,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[[籰]](篓)子来,回说:"袭姑娘说,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。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,放这一个罢。"宝玉细看了一回,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。心中欢喜,便命叫放起来。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,丫头们在那边山坡上已放起来。宝琴丫头放起一个大红蝙蝠来。宝钗也放起个一连七个大雁来。独有宝玉的美人(儿,再)放不起来。宝玉说:”丫头们不会放。“自己放了半日,只起房高,[[便]](就)掉落下来[[了]]。急得宝玉头上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