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三十二章 (第1/2页)
第三十二章 农闲的杨老二家,不再修房,却干起了好人好事——全家总动员,连月娘都背着五小丫,上阵! 干什么? 杨大年和大儿子,一人一锄头,铲草皮!连带着一些草根都给铲出来了。 双胞胎在田边土角转悠,初了找能吃的野菜外,连一些杂草都给割回了家! 月娘就背着五小丫,隔一段时间,把草皮翻晒一下;再就是,把小的两孩子背回来的草往房角的粪坑里倒! “月娘,你们家这是有什么新主意?”冯大嫂看这一家人这几天齐齐出动,轻声笑问道! “他爹在说,下半年种小麦,估计肥料紧张,这不,能沤肥就先沤一些!”在冯大嫂面前,月娘从来没想过要隐瞒什么。 “这草嫩,现在就开始沤,到点小春时到也可以用了!只是,那草皮铲得这么干净、、、、?”冯大嫂想,总不至于当真是大路不平人人铲吧,草封了路,这杨大年还真心好! “呵呵,太阳好,把草皮铲了,晒干烧了,当草木灰用!”月娘笑道,自己也是第一次听四丫头说起。这孩子,比他爹都还像个庄稼人了。 饭桌上,那丫头说可以烧草积灰后,杨大年夜里就在月娘耳朵边念叨了几句,说这丫头,要是生个男儿身,这杨家,指不定会发达了! 就算是一个女儿,夫妻两早就当宝,这会儿,更是当眼珠了。 “呵呵,月娘,看看你家,大人孩子都齐心,你呀,好日子在后头呢!”冯大嫂听完,赞不绝口。 是啊, 人家一家都齐心过好日子,自己一家,却天天唱大戏。 都说上梁不正下梁歪,中梁不正倒下来。 自己家,那掌家的老太婆,理不正,言不通,却一手遮天。 折腾吧,折腾,看最后要把一个家折腾成什么样才罢手! 一连几天,李家寨子大小道路上的草,被铲窃一空! 晒干了,杨大年集中在几个空旷的地方点燃烧了起来。 一时之间,七八个火源浓烟滚滚,在青山绿水之间冉冉上升,场面很是壮观,大有峰火戏诸侯之势! 不过,也有点环境污染的嫌疑,当然,这只是杨子千小朋友心里在内疚。 至于李家寨子的人,在看到烟火,看到野草烧成灰,再被杨大年挑来粪,一堆堆的垒在空地上时,大家都摇头感叹:这杨老二,脑袋空得很,这种积灰的方式都想出来了! 人家想出来,你想跟风都跟不上。四面八方光秃秃、一片泥色的道路,就是他们一家人的杰作,你还能怎么去积灰,除非再去铲一层泥起来! 想想后山,大树下的那些肥泥,到时,只有先下手为强! 摩拳擦掌,跃跃欲试,却也不能现在就动。 一家家的,在吃够了鱼腥草,抢摘了白槐花,再有翻遍了嫩蕨草,喝了腥臭的鱼汤后,终于盼来了谷子弯腰,泛黄。 盼望着,盼望着,立秋就快到了! 今年,打谷子,还可以借用杨大年家的拌桶用一用,想必,轻松快捷,只希望,能有一个好收成! 杨大年比谁都盼望着有好收成,特别是沙田。 算着,离去年的暴雨,还有几天时间,他每天,睡前看天,早起看天,就指望着,今年,千万千万挺到秋收! “哥,你看,今年的雨水比去年是不是要多些?”杨子千低声问着大哥,他在石墙上写写画画的,记录不少! “嗯,这上半年,比去年多很多。不过,最近却明显减少了。照这样下去,或许,沙田今年有望收获!”杨子木如同一个半仙,在墙上指指点点,掐指算道。 接下来的几天,每一次打雷,杨大年都特别紧张。 “雷公先唱歌,有雨都不多!”杨子千看老爹这高度紧张,甚是心疼,于是,出言安慰道。 “这孩子,像一个老庄稼,还说这话劝我了!”这些,都是千百年来,一代代传下来的农家经验。自己也是急糊涂了,既然先打雷,还怕什么。 果真如此,直到立秋,直到最先把拌桶搬到沙田,杨大年都还有一种如梦的感觉。 “这沙田,终于不长沙,终于正经的长了一回谷子了!”第一把开工,杨大年就激动的感叹了一句。 八挑毛谷子挑回坝子里,就算是晒干了,除了空的,半空的,也能出六挑干谷子。按照往年的经验,交租子余两箩,现在,就可能是余十四箩了。自己家,终于不再担心粮不够吃了!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