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四十七章 (第3/3页)
引不来山匪,引不来山匪,他们就还是李家,不愁吃穿的李家。这会儿,自己做多了过宜事,老天都要惩罚他,我们给他吃的,是在帮他,他们拿出一点地,这是该拿的。”杨子千一翻弯弯绕绕,快把自己都绕晕了,倒让月娘心里放心不少,是啊,这都是天意。 放心的拿了吃食出去煮了。 杨子千吐了吐舌头,人善被人欺,马善被人骑,别怪自己心狠,此时不发家,更待何时。李家是吧,咱们慢慢来。 眼看种小春的季节都来了,天老爷还是没有开恩下雨的征兆,错过时节,就是错过一季。人们心里急,却毫无办法。唯一能做的就是,端着碗里的,看着锅里的,算计家里的,不行的话,就去杨家换工。 换工的,排起了长长的队伍。有金鸡崖、油房沟的好几户人家,走上个十几二十几里路,都来了。 “怎么?家里没了?”罗虎排着队,远远的,看着王三也过来了,苦笑着问道。 “没办法,撑不走了!”王三叹气,走向了队伍的末尾。 按说,与杨二哥家的交情,去借点,应该是可以的。可是,就看这条队伍,你也没办法开口啊。 这不,队伍中,还有杨二哥亲亲的大哥,杨大富也在排队呢,自己这伍人外姓的,怎么好破了这个口子。 夫子坐在门边写契约,手都写疼了。 “爹,将大伯、罗大伯和王三叔的契约给我吧!”夜里,就着油灯杨大年在堂屋里一张张看,可是,除了最近几个月学的百家姓外,其他的都不认识,不过,能认得姓名,倒也简单了,反正内容都大同小异。 找出亲哥哥的,王三罗虎的契约递给女儿,杨子千凑近油灯,点燃,烧了。 “丫头!”杨大年月娘看了,双双惊呼。“爹,娘,这几人,我们哪好真的动用契约。不过就是做个由头!”杨子千笑道。 “还是丫头考虑周到!”月娘感叹,就说自己心软,自己生的女儿又怎么会心狠呢。 “老天爷,求求你,快下雨吧,快下雨吧!”从来,没这么虔诚的求过上天。这次,李老爷每天起来,都要跪地叩拜。 “眼看这种小春的季节就要过了,天不下雨,又错过一季了!”杨大年和夫子闲时,都会聊聊天谈谈地,这是他俩唯一的能沟通的共同语言。 “是啊,这上门的人越来越多,我有点担心、、、”夫子最近被契约缠身,连教小三子学习的正事都给打断了,有时候,夜里做梦都是在写契约,而不是文章!他担心,杨家写下这么多契约,就算地里活儿出来了,也用不了那么多工啊。更重要的是,哪来这么多吃食给换啊,别把自己一家人给饿死了。 “这点小春赶不上的话,栽秧子再赶不上,我家也怕是撑不住了!”杨大年也在担心这事,白天,门口的人是有增无减,用什么工啊,哪来这么多活儿给别人做。 听这话,杨家还能抵挡一阵子,怕是那个宽叶子菜起的作用,夫子暗叹,杨家这次,也算是积下无数活命的功德了。 仿佛是听到了召唤,就在李家两百碗羹羹要换完了时,天发慈悲,降下了三年来的第一场大雨。这雨,一直下,下了整整一天一夜,等雨停了,都是第二天中午时分了。 “终于下雨了!” “还好,还好,赶上了种小春!” “是啊,等会儿,端回家吃了,就赶紧的去地里翻土下种,还来得及!” “唉,你们倒是有地种,我们地到期了,都还没去给李老爷续呢,也不知道,他那个租子收取情况!” “就是,我和你们差不多是一批来的,等会儿,吃过饭,去找找李老爷,看怎么个说法。” 长长的队伍,边等着换羹羹边说着各自的打算。 “那个,杨二嫂,你家今天下午开始下地不?要下的话,我把羹羹送回去给孩子他娘吃了就过来!”郑和尚,端着满满一碗,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急急忙忙的回去,而是站在一边,问着月娘。 “不知道呢,这样吧,要人帮忙时就喊你,你先端回去吧,她母子俩还等着吃呢。”昨天下雨,家家户户都没来,这是两天当一顿吃,早饿得背贴背了吧。难得的是人有心! 这郑和尚,才是真正的知恩图报的人!杨子千看在眼里,记下了这个憨厚的汉子。 长长的队伍里,都是计划自家的活的,哪还有记得自己按下了拇指印这事。杨子千苦笑,人性,都是自私的,果然不假! “大年,我和王三都不打算佃李家的田了!眼下也无事可做,你家什么时候下种,招呼一声,我们来上工!”罗虎和王三,气鼓鼓的从李家回来,却告诉杨大年,他们要来杨家履行契约。 “怎么回事,咋不佃了?”杨大年想着,佃农佃农,不佃地,拿什么务农。 “李家心黑,田里要收一季谷子租;还要收一季土里租。”果然涨租子了! 想想,李家才遭了大难,这会儿,正是抓本钱的时候,肯定要咬着不松手啊。 “本来租子就重,这会儿,田里又收两季,我们累死累活的一年才余一点粮,还不够塞牙缝,不如不种!”王三想着,不种,下步出路在哪儿,他就头大了。或许,下雨了,河水不干了,老表那拉纤的生意就好,自己也可以去做了。 “唉!”一声叹息!自家,明年还有一年就到期了,这租子,一涨,还真没种的念想了。 “我家那点地,哪用得了这么多工,你们是知道的,门口那条长长的队,谁不是有十天半个月的免费工在等着啊!”他们契约都烧了,又怎么会用得上他们上工呢。 “行了,大年,明天就下地,你不用说了,他们是他们,再说了,他们现在都忙着自家地呢,谁还记得契约的事噢?”罗虎明白,这些人,真心换工的可没几个,都是正儿八经混饭吃的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