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长生梦 (第2/3页)
宗的后尘,也想炼制“长生不老金丹”做长生不老的美梦? 这么一想,我记起来了:早在唐武宗之前700年,汉武帝就在做“长生不老”的美梦了。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前,竖立起高大的青铜人,青铜人高举双手,擎着青铜盘。这青铜盘专门用来承接北斗星在半夜降下的“仙露”叫做“承露盘”据说,喝这种“仙露”可以使人长生不老。 到了三国的时期,魏明帝曹睿也想长生不老。他派人到长安,把铜人、承露盘运到邺城,喝起“仙露“来了。 后来,在战争中,这承露盘不知去向。正因为这样,在我主编的《中国青铜器图谱》上,查不到承露盘。 那个青铜盘,难道会是失传以久的承露盘? 我特地坐飞机赶往北京。在北海公园,还有一个清朝的承露盘。我对照了一下,断定那个青铜盘,确确实实就是承露盘! 我深深地为找到这个无价之宝而高兴。在欣喜之余,百思不解:唐武宗的承露盘,怎么会落到走私船的底舱?如今,谁会对“长生不老丹”和“仙露”发生浓厚的兴趣? 你想进一步了解案情?请你直接到长生研究所去采访,他们会向你提供第一手资料… 长生学家讲的故事 我来到了长生研究所,一位满脸红光、白胡子垂到胸前的老秘书问明了我的来意,让我到808房间,去采访一位名叫方萍的同志。 我轻轻敲着808房间的门,门开了,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穿白大褂的青年妇女,看上去二十多岁。她齐耳短发,瘦削,眼皮有点浮肿,一望而知是个睡眠不足的人,但很有精神。她看了我的介绍信,沉默了半晌,似乎陷入了沉思。我耐心地在一旁等待着。她终于开口了,语调缓慢,神情严肃… 你要了解在我们研究所发生的案件?请让我从头说起。 我们长生研究所,是一个新建立的研究所。它本来是中国科学院长寿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室,后来扩大了,单独成立研究所。我的爱人常辛,是长生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。 长生和长寿,是意思相近而不相同的两个概念。长寿,是使人延年益寿。人的寿命总是有限的“长寿学”所研究的,是怎样使人尽其天年;长生,也就是长生不死的意思。“长生学”所研究的,是怎样使人青春永驻,寿命无限。 长生,自古以来,就是人们追索的幻想。特别是那些皇帝们,总是做着长生不老的美梦。 不过,在古代“长生梦”常常成了“丧生梦”许多企望长生不死的皇帝,上了巫师们的当,长生不成,反而丧命。就拿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来说,就是因为误食所谓“长生秘方”而中毒,在五十二岁的时候就亡命。据说唐宪宗、唐穆宗、唐武宗、唐宣宗之死,也与吞服“长生药”有关。 从那以后,人们望长生而却步! 不过,长生不死的美梦,终究是诱人的。科学家们把创立长生术,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。 在十八世纪,英国著名的外科专家约翰。亨特尔提出了“冰冻长生”的设想。他曾写到: “我认为把人放在非常寒冷的气候中,当身体处于冰冻状态下,能和物质没有任何消耗时,无限地延长其生命将是可以想象的。我甚至设想,如果一个人肯牺牲自己生命中的最后十年,让这十年轮流地停止自己的生命活动,而后重新使生命活动兴奋起来,那么,将会使他的生命延长到一千年。每隔一百年融化的时候,这个人将会知道他处于冰冻时所经历的一切。我也象所有的发明家那样,甚至准备自己实际进入这种状态…” 亨特尔在当时打算用自己来作“实验品”不过,在作实验前,他先拿了两条鲤鱼来试试看:把它们冷却、冰冻,结果这两条鲤鱼全都死了,不在复活了! 这个“试试看”使亨特尔大为失望,他不敢贸然拿自己来作“实验品”了。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,使长生不死这一美梦,有了新的希望。 科学家们探索着长生之路: 从1967年1月19日起,美国已把一具尸体放入“冰墓”在-200℃的超低温下保存,以便有朝一日医术能够治好死者的绝症,再把他升温、复活,重新点燃生命之火; 有的科学家实验用“单性繁殖”使人长生,即从一个即将死去的人身上取下细胞作为“种子”进行“单性繁殖”新人与那位即将死去的人一模一样,这叫“重新做人”; 有的科学家发现人的胸腺所分泌的胸腺激素,能够使人返老还童,永葆青春。这当然是一条令人鼓舞的途径。但是,提纯胸腺激素,或人工合成胸腺激素,谈何容易! 意大利西西里岛卡塔尼亚城的一位叫做安特尼娜的少女,曾引起许多科学家的注意。她本来一切正常,十五岁身高150厘米,可是此后她却渐渐变矮、变小,以至变成婴儿一般。科学家们认为,在这个少女身上,产生了一种“还童素”使她从少女变为婴儿。正当科学家们着手深入研究的时候,安特尼娜不幸去世了,从此在世界上再也没有发现第二例“还童症”… 不管怎么样,对“冷冻法”、“单性繁殖”、“胸腺激素”、“还童素”的研究,使长生术渐入科学的轨道,再也不是那种骗人、害人的巫术了。 为了深入研究长生问题——这是一个涉及全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,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了长生研究所。很抱歉,我的谈话有点离题千里,扯的太远了。不过,为了讲清在我们研究所里发生的案件,不能先讲讲有关的背景材料。 案件涉及我的爱人常辛。他是一个博览广闻、头脑灵活的科学家,独创了一条崭新的长生之路。 他,居然对昆虫学发生了兴趣。本来,人们以为小小昆虫是一种很简单的生物。1922年,人们第一次发现,昆虫体内也分泌各种激素,调节各种生理功能。1954年,人们从家蚕蛹中分离出一种结晶体,叫做“蜕皮素”蜕皮素会促进家蚕蜕皮,使它走向衰老。1963年,人们又从天蚕雄蛾腹部提取出另一种激素——“保幼激素”保幼激素的作用和蜕皮激素相反,把保幼激素注入蚕体内,可以使蚕不蜕皮。 常辛从不主张“隔行如隔山”他喜欢狩猎其他学科的文献。当他读了关于昆虫保幼激素的论文,马上产生一种奇特而大胆的设想:人的身体中,有没有“保幼激素”?如果人体中没有“保幼激素”那么,把昆虫的保幼激素加以改进,注射进人体内,会不会使人“保幼”? 常辛开始了艰难的探索。 常辛,才三十多岁,看上去却象五十多岁。艰难的探索,使他过早地增添了许多白发,前额出现一道道铁轨般的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