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三节 (第1/3页)
第三节 犹如淌着血的伤口,被狠狠地抹上了一把盐,丁馥的出现,使得江彦城的心,受到了剧烈的刺激。 肠胃里像翻江倒海一般,他走了几十步,实在支撑不住,扶住了一根电线杆,头朝下一俯“哇”一声,呕吐了。 当胃里的酸水好像也吐净时,他倒感觉清醒了很多,唯有嘴里苦涩涩的,不好受。 神智一恢复镇定,眼睛也能清楚地看到身前的景物了。他为自己莽撞的举动感到羞愧,感到不安了。 回到家,江彦秀一闻到他身上那股酒味,就厌恶地避到另一间屋去了。mama以怜悯的目光瞅着他漱口,洗脸,想问什么,又什么也没问。 江彦城吃了一碗开水泡饭,就躲到自己低矮的三层阁楼上,蹬了鞋,仰面朝天躺在溜窄溜窄的单人床上。这是他唯一的“领地”躺在这儿,就是躺到明天晚上,也不会有人来干涉他。 他闭上眼睛,想昏昏沉沉地睡去,把人世间的一切都通通遗忘,可是,眼睑虽沉,却怎么也睡不着。从晒台那边的窗户里,传来邻居家播放的流行歌曲。浓重的鼻音、唏嘘的喘息,清晰可闻,一听就知道是双通道立体声,四个喇叭的收录机,十足的洋货、洋腔、洋调:是爱情 不够深, 还是没缘分? 希望你告诉我, 初恋的情人。 你我各分东西, 这是谁的责任? …这是谁的责任?这是谁的责任? 刘廷芳和他江彦城各分东西,是谁的责任?怪他没工作,还是怪刘廷芳太薄情? 丁馥和他江彦城各分东西,是谁的责任?怪他太薄情,还是怪丁馥所作所为太卑鄙? 自从和刘廷芳逐渐好上以后,他总以为,他和丁馥之间的事,已经彻底地画了句号。哪知全不是那么回事,今天这意外的邂逅,把一切又都重新勾了起来。 一九六六年,那个狂飙突起的年头,江彦城在红卫兵团部任勤务员。名称虽像个打杂的,实质上,却是五个常委之一。况且,他还负责发展红卫兵的组织工作。呵,那年头,臂膀上只要有写着“红卫兵”三个字的袖章,连走路都神气三分。江彦城深知自己肩头所负的责任,决不容许有一丝一毫杂质,混进纯洁的红卫兵队伍。 “丁馥”从名字看,就不像是纯粹的工人家庭出身,可履历表上,却偏偏填的是“工人”父亲是开救护车的司机,母亲是织布厂工人。这么说,不单是工人,还是挺纯的。江彦城问送表格到总部来的红卫兵排长:“这个丁馥复查过吗?” “查了,基本符合要求,只是,只是…”比江彦城低两届的红卫兵排长,是个十五岁的姑娘,戴一副眼镜,生得矮小,简直还是个孩子。不过她出身好,父亲是一家大厂的科室干部,没啥问题。 “什么‘只是’,有话爽爽快快讲!”江彦城俨然是一副领导者兼大哥哥的姿态。 “只是她父亲过去跑过单帮,她母亲在进厂前做过小买卖,卖过萝卜丝饼、油磴子…” “这样的人怎么能加入红卫兵呢?参加‘红外围’都勉强!”江彦城决断地说。 瘦弱纤小的红卫兵排长不服气“呱呱”地争辩着: “我们研究过,她父母亲做过小生意,这不假,不过从没剥削过人。” “我没空和你辩论,我有权保证红卫兵组织的纯洁性!”江彦城不耐烦地把表格掀过去,看下一个人的情况。 “那,那我无法回话。你自己对她讲吧,她也来了!”红卫兵排长用手朝总部门口指了指,把矛盾上交了。 这倒是江彦城没料到的,丁馥竟然也跟着来了!他顺着排长手指的方向望去,一个姑娘,高挑瘦削,脸色略显苍白,正凝视着他,不待他说话,她却一个转身,走了。 这就是江彦城和丁馥的第一次见面。那年头,红卫兵团常委要和全校三千多名师生打交道,每天要讲多少话,要看多少张脸,简直无法记住。可事情就是那么怪,丁馥的脸,印在江彦城的脑子里,怎么也抹不去。甚至直到三年多以后,当他随着上山下乡的大军到了安徽,在广德县乡下的集体户里看到她时,竟一下子就把她认了出来。 丁馥! 尽管这时候的丁馥,已是个娴静温存、寡言少语的十八岁大姑娘。和三年前有了很大变化,他还是认出她来了。 有多少次,他都想和她说些什么;有多少次,他都试图帮着她挑水、砍柴,干些她干不了的重活。虽然他啥也没说,几乎什么都没帮她干,可是她还是感觉到了他的神情。他们虽没说话,可青春的眼睛,有时候比说千百句话还管用呢! 只怪她不争气! “哈哈,彦城,这才是奇闻呢,上海知青在集市上摆出五香豆摊了,奇闻,奇闻,天下奇闻!” “是哪个?” “还有哪个,就是我们同户的丁馥!” “啊!”江彦城如同挨了当头一棒。是的,这已是插队落户的第四年,招生、招工没份,回上海无望,就是要搞病退,也得家中有底子,拿得出钞票,去打通各种各样必须打通的路子。家庭经济拮据的,只有在农村慢慢拖。知青的生活艰难,日子不好过,这是事实,可这又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,她丁馥为啥这么蠢呢?干出这种丢人现眼的事!卖五香豆,做小生意,在这一代闹过“文化革命”的青年眼里,是多么可卑的事儿。 “她…她怎么如此糊涂,这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