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章绿没有玻璃的花房与背叛 (第1/4页)
第一章 绿色与背叛 我童年的记忆一度淹没在人造绿色海洋之中。那时候,所有的人都好像刚从战场上下来,一个个穿着土法印染的绿军装,左臂上带着鲜艳的红袖标,红袖标上印着黄字。红袖标和黄字点缀着扎眼乖戾的绿军装,在成片的绿色背景下,到处挂着大喇叭,空气中荡漾着语录歌,流动着含糊不清的口号。引吭高歌和振臂狂呼是一种最常见的流行时尚,印象中的那个漫长雨季刚步入初夏,天气不太热,是一种很压抑的沉闷,灰蒙蒙的,湿漉漉的,九岁的木木整天穿着草绿色的军装,戴着一圈皱巴巴的红袖标,在绵绵细雨中疯狂奔跑。 这身很酷的打扮与疯狂的岁月十分合拍,我喜欢那套刚刚赶制出来的军装,即使晚上睡觉也不愿意脱下来。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,仿佛到处都是枪林弹雨。不分男女老幼,大家中了邪似的都一身绿。一时间,布店里和这种绿颜色接近的布被哄抢一空。空旷的草地上生了火,一个废弃的大汽油桶被临时锯开,架在半空中当作一口大锅,一批接一批的白布放进桶里去染色。戏校大院成了生产军装的后勤基地,张小燕家囤压的几匹白布终于找到了最好的销路,人们蜂拥而去。张小燕的父亲张继庆在火葬场工作,她的二大伯在城南开了家专做回民殡葬生意的寿衣店。用于裹尸的白布被成批地染成草绿色,然后挂在空地上晾干。缝纫机精疲力竭地高速运转,所有会做衣服的裁缝,能做一些针线活的女人,无一例外都在加班赶做军装。染料刺鼻的气味弥漫在潮湿的空气中,土法印染不仅有颜色的美中不足,而且从一开始就毫不含糊地褪色,在穿上新军装的第三天,我的母亲林苏菲突然吃惊地发现,自己儿子木木撒出来的尿都是绿的,她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大跳,连哭带喊地大声招呼我父亲。 我的父亲李道始当时在看报,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研究一篇社论,林苏菲的尖叫吓得他赶紧扔掉手中的报纸。李道始向我飞奔而来,十分麻利地扒掉我的裤子,然后幸灾乐祸地看着木木,不怀好意地窃笑,最后忍不住笑出声来。雨水和汗水成了催化剂,严重的褪色染绿了内衣,甚至渗透了汗衫短裤,把人也给染绿了。我成了一个绿色的小精灵,浑身上下到处都是成片的绿色斑纹,结果为了让儿子恢复正常,母亲替木木洗澡的时候,差点把我的皮肤给活生生地揭去一层。母亲的惊叫几乎引来全院的观众,木木那时候已经知道害羞,我孤立无援地站在浴盆里,仿佛犯了什么大错误一样,众目睽睽之下,像一只宰后在热水里涮过准备褪毛的小公鸡。母亲一边替我搓洗,一边不住声地埋怨。 此后的许多年里,我对自己的那玩意总有一种隐隐的担忧。只要有机会,木木总是忍不住悄悄地观察自己丑陋的小宝贝,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研究。这是一种可笑的下意识行为,即使在熟睡中,我也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护住自己的小鸟。它起源于父亲李道始的恐吓,只是为了报复,李道始一趟趟飞奔去老虎灶为儿子拎洗澡的热水,他竟然威胁说那难看的绿颜色已无可救药地陷入yinnang的皱褶儿中,从此再也不可能洗掉。他说木木的那玩意以后永远都会像只绿鹦鹉,春天来临的时候,梅花开了,桃花开了,杏花开了,那只绿鹦鹉便会展翅飞翔,离我而去。 父亲李道始给儿子起名的时候,他很矫情地告诉母亲,说我们既然都那么喜欢屠格涅夫,就从屠格涅夫的小说人物中,为儿子取个名吧。我正式的名字叫李林,它由父母双方的姓组成,而“木木”却成了我的昵称。天真的林苏菲丝毫也没有想到,这个昵称是一次情感的走私,因为父亲的真实用心,恰是纪念自己的初恋情人。据说这位青春的偶像美丽动人,当年与众不同的最大爱好,是成天捧着屠格涅夫的《木木》不肯丢手。李道始是戏校的文学系主任,曾编过几个有影响的剧本,他和母亲结婚以后,很重要的一件事情,就是培养她读屠格涅夫的小说。林苏菲不明白为什么他要给儿子取个哑巴的名字,不过她一向有些崇拜父亲,只要李道始喜欢,儿子叫什么并不重要。 漫长的雨季到了尾声,阳光从厚厚的云层中透出来,我又开始不安分起来。木木又穿上绿军装,既然我对这套服装是如此入迷,林苏菲不得不用最残酷的办法进行处理,她将衣服扔进锅里煮,像煨骨头汤似的还加了半匙子盐,然后放在池子里用已经馊了的淘米水浸泡,用碱性最强的肥皂反复搓洗。经过她加工处理的一套新军装,转眼之间就饱经风霜面目全非,成了一件充满历史沧桑感的旧衣服。这种野蛮的处理方法行之有效,立刻在戏校大院的母亲们那里得到推广,原先那种绚丽夺目的绿色再也不复存在,严重的褪色不只是让新衣服变旧,而且由于褪色的不均匀,看上去更像是用于沙漠作战的迷彩服。 这一天是我和“小眼睛”最忙的日子,根据张小燕的安排,木木负责通知全院的小孩赶到花房去集中“小眼睛”的任务则是在约定的时间里,把他的奶奶骗到司令部门口。大院西北角的花房是我们少年时代的游戏天堂,我们的司令部设在这里。提起这个大玻璃花房,它一度名声赫赫,美誉远扬,甚至比戏校的名气更大。一位军人出身的副总理对养花有着特殊的爱好,他来这座城市视察的时候,专门到戏校做客赏花。那天,副总理看了昆剧班同学的汇报演出,然后由吕校长陪同,在一群尚未卸妆如花似玉的女学员簇拥下去花房参观。 戏校的大玻璃花房,早在民国年间就有了,它是一家洋行老板的私产。除了这宽大明亮的玻璃花房,戏校一大半的宿舍区,也都为这位专与国民政府做石油生意的买办所拥有。吕校长向副总理说着花房的辉煌历史,一边说,一边笑。这时候,花房里看热闹的观众人满为患,有人竟将架子上的花盆挤落在地,结果生了气的七爷板起脸往外轰人。外面的大草坪上,有几位男学员正在练武功,一个接一个地翻着斤头,两位女学员在一位老师的指点下,练习甩长长的水袖,看热闹的人群又来到了草坪上,隔着花房的大玻璃继续往里看。花房里,副总理兴致勃勃地欣赏着七爷的盆景,他在这方面非常专业和内行,最后语重心长地说: “人民,只有人民,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!” 副总理对戏校的绿化环境给予了很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