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十三章孰能无情上 (第3/3页)
“朕本来以为,那些权谋之术只是对待敌人的!”阳玄颢喃喃地说出自己的想法。 紫苏眼神一凛,冷笑着回了一句“皇帝本就是孤家寡人!”至高无上本就要领略真正的高处不胜寒! 阳玄颢忍不住一颤,反问脱口而出“母后不是代朕掌权吗?也是孤家寡人?”最后一个问题他终是没有出口,只是咬着下唇,死死地盯着母亲。 紫苏哪里不明白他的意思,脸色微微一变,苍白了许多,却还是淡淡地回答了他“权力是个非常古怪的东西,能够让人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!权力场中,除了自己都是敌人!只有暂时的盟友,没有永远的朋友!” “皇帝,哀家给你一个忠告,永远不要去试探没有把握的事情!” 紫苏冷淡地对儿子道出自己的忠告,随后摆手让他退下。 母子间刚刚还温馨的气氛再次变得微妙起来。 看着儿子行礼退下,紫苏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,阳玄颢的坚持代表着他的成长,身为母亲,她觉得骄傲,可是,那择善固执的坚持何尝不是幼稚的表现?在自己的保护下,这种坚持显出他的高尚,可是,当自己无法保护他了呢?那只会让他面临失败与挫折! 生平第一次,紫苏质疑起自己对儿子是否保护过度? “叶尚宫,宣永宁王妃进宫!”紫苏眨了眨眼,敛去了所有的感慨,随即扬声吩咐。 叶原秋应声离开,前往永宁王府,刚走两步,又听紫苏吩咐了一句“先请尹相与齐相过来。” 尹朔与齐朗还在宫中,接到内官的宣召便立刻前往中和殿,一见殿就见赵全正躬身退出殿外,不由一愣,尹朔拍了赵全一下,低声问道“太后娘娘又召我们回来是为什么?” 赵全勉强地笑了一下“奴才哪里知道太后娘娘的想法。”见齐朗微微皱眉,他又低头道“娘娘召奴才只是交代后宫的事情。” “两位大人请进!” 尹朔还想问什么,却见一个尚仪走出殿门,恭敬地行礼,平静地开口请两人进去,可见紫苏已经在等他们了,只得随那名尚仪步入中和殿,向紫苏跪行大礼。 紫苏搁下朱毫,摆手道“两位大人请起,方才皇帝的神色有异,哀家也不想在他面前多谈济州的事情,只能请两位多跑这么一趟了!” 话是如此说,尹朔与齐朗却是都不相信,毕竟,两人都不认为紫苏会为那些事情惩治谢清,因此,两人只是应声而已。 “十五万看似很多,只怕其中的水分也不少,程录是爱兵如子的人,手下的将士多报些功绩,他也不会多说,因此,哀家想,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如何安置那些叛乱的平民。” “臣想,那些乱民多是为生计所迫,随声附和,未必真的有反叛之意还是不要加罪为好。”尹朔想了想,还是建议赦免。 齐朗却摇头,淡淡地一句“情有可原,终是罪无可赦!” 齐朗倒不是真的对那些乱民狠心,只是担心宽恕之例一开,三司又要在谢清身上纠缠,因此,干脆一抹到底。 尹朔也不恼,微笑着反问“齐相怎么打算呢?” 齐朗看了紫苏一眼,见她神色似笑非笑,便知她已有些打算了,因此,平静地低头回答“徙南民至北疆!不知太后娘娘与尹相认为可行否?” 徙民也就是变相的流放,唯一的不同便是,流放是要有罪名,而迁徙却是无须任何罪名的,圣清皇朝常有徙民之令,元宁倒是少有,但是,也不是没有,尤其是对涉及谋逆大罪的家族,关系较远的常接到迁徙令,算是给他们留些体面,不会像流放那样,失去原来的身份,成为贱籍中的罪民。 紫苏微笑“哀家也是这么想的!” 一句话堵回了尹朔的质疑,尹朔震惊地看着紫苏,仿佛从不认识她一般,他从没想到,有一天,他会从紫苏口中听到这种残暴不仁的命令,与以往的摄政太后不同,紫苏的目光很少放在国内,她的目光似乎永远投向远方,永远盯着那些久远的荣光,对内政,她只要求令行禁止,只要求朝臣俯首,她从没有改革内政的举动,维护世族的既得利益,同时也限制世族的扩张,给予寒族更多的机会,却也不允许寒族有僭越之举,她没有加重百姓负担的举措,但是,也不是什么爱民慈善的仁主,这样的紫苏要徙民? 徙民是什么?准确地说就是君主打破原有势力分布的手段!太祖皇帝兴于易州,元宁立国之初,北方三州的大族除夏氏尽迁中原;宣祖皇帝平定琼州,当地大族尽入燕州;世祖皇帝三次徙南民北上,南方名门十去其九。 尹朔沉默良久,才拱手低头,淡淡地道“太后娘娘想让济州尽入谢氏之门吗?” “尹相言重了!”紫苏摇头“南方世族总是执着于乡土之情,对前朝念念不忘,哀家也算是遵循元宁祖制!”对于南方世族,只要有机会,元宁历代皇帝都会尽力削弱,毁其宗族之制更是最常用最根本的方法。 “等谢相回来,济州的事就由尹相接手吧!”紫苏对尹朔说,也表示了她的回答,她还是要加强朝廷的权力的! “景瀚留下,尹相先退下吧!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