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16第十五章一张秘方2 (第1/2页)
16第十五章 一张秘方(2) 两母女如此约定了,次日亦珍随着汤伯到闲云亭,趁汤伯将茶摊支起来的功夫,将招娣叫到跟前,低声将自己的打算说了。 “你跟着我一道来茶摊,也颇有几日了,可都看懂了?” 招娣点点头“回小姐的话,婢子看懂了。” 亦珍微笑“可觉得难?” 招娣摇摇头,端茶送水抹桌子,于她实是小菜一碟。她在家里要喂猪洗菜带孩子,每天第一个起,最后一个睡,还吃不上一顿饱饭,动辄被阿娘打骂。相比起那时候来,如今在小姐跟前的生活,无异于人间天堂一般。 亦珍放下心来。 “那今日,这些活计便都交给你来做罢。” “小姐?!”招娣有些震惊地抬眼望向亦珍,黑白分明的大眼里,带着一丝不安同一些错愕。 亦珍鼓励地朝招娣一笑“去罢。” 招娣矮身一福“是,小姐。” 汤伯已得了夫人的交代,遂并不多说什么,只在需要的时候,略指点招娣一二。 到了烈日高悬,一天之中最火辣干热的正午时分,小小的茶摊便忙碌起来。喝凉茶的,吃酸梅汤的,坐下来歇脚吃茶果的客人来来去去。 亦珍只管埋头坐在茶摊后的小杌子上,清洗客人吃过的茶碗果盆,其他一概不理。 招娣初时有些束手束脚,声若蚊讷,可是后头忙起来,吃茶的客人接二连三,她恨不能生出三只手来,那一点畏缩就统统抛在脑后。 等到两罐酸梅汤与一大罐凉茶统统售罄,茶客渐次散去,也只不过刚过了午正,未初不到的时辰。 汤伯一边收拾茶摊,一边嘴里不住夸赞招娣老实勤快,手脚麻利,记性又好,帐算得清楚。“可算是得着济了。” 招娣半垂着头,双手捏在一处,脚尖碰着脚尖,被夸得很有些手足无措。她以前在家里,家里家外的活忙得她团团转,却从未听到过一句赞扬。 亦珍从一旁的漆盒里取出一碗酸梅汤来,递与招娣“忙了一中午了,快喝罢。” 招娣怔怔接过碗去,那碗沿还带着一丝未散的阴凉,她垂睫望着深色的梅汤,一滴眼泪啪嗒落进碗里。 亦珍别过脸去。她想象不出,招娣原来在家里的日子,过得到底有多苦。 汤伯一愣,随后嘴里念叨着:“招娣,赶紧把酸梅汤喝了,好收拾东西家去。” “哎。”招娣应了一声,坐在条凳上,先小小喝了一口,洇了洇喉咙,待那酸爽甘甜直沁到心里头去似的,才大口喝起来。 亦珍看了,眯眼一笑。 这时忽然一个中年消瘦,做夫子打扮,留着两撇鼠须,生就一双倒三角眼,摇着一把折扇,来在了茶摊跟前,身后还跟着两个家丁打扮的壮汉。 招娣本能地放下茶碗,站到亦珍身旁。 汤伯虽则不认识为做夫子打扮的,却是认得他身后那两个壮汉,不由得上前一步,挡在了亦珍身前。 这两个壮汉乃是县衙里的巡检衙役,素日挨家挨户征粮收税的主。虽则还不至于盘剥克扣得狠,然而若是一时孝敬得少了,也是没有好日子过的。 这眼下,他们做家丁打扮,跟在后头,想必前头这位,也是很有来头的。只不知这一行人,到他们这卖茶糊口的小茶摊,所为何来? 那中年夫子收了折扇,握在手心里,双手抱拳,朝汤伯一拱手,客客气气地问: “不知这位老丈贵姓?如何称呼?” 汤伯忙作了个揖“不敢,不敢!小老儿免贵姓汤,人称老汤头。” 那中年夫子却并不托大,一副商量的口吻“原来是是汤老伯。在下有个不情之请,不知当讲不当讲?” 亦珍被汤伯掩在身后,听他这样一问,忍不住腹诽:既是不情之请,明知会为难人家,还问什么问?索性烂在肚肠里。 连老实木讷的小丫鬟招娣都忍不住抿了抿嘴唇。 汤伯忙摆了摆手“先生尽管说,小老儿一定知无不言。” 中年夫子当空拱了拱手“我家老爷前两日路过汤老伯的茶摊,喝了一碗酸梅汤,觉得味道甚佳。这几日梅雨连连,天气潮热不堪,我家老爷不思茶饭,只想喝一碗清凉解暑的酸梅汤。所以在下此来,是想向汤老伯请教,如何才能做得出您家酸梅汤的味道来?” 汤伯闻言,不免有些迟疑。 自家茶摊生意一向不差,靠的就是这招牌酸梅汤,若是这方子传了出去…可是这位夫子身后跟着两位巡检衙役,嘴上说是请教,实际却是不容拒绝的意思。 亦珍在汤伯身后,轻轻拉一拉汤伯的袖笼。 汤伯心领神会“请先生稍等,容小老儿寻了纸笔来,将这酸梅汤的方子抄与先生。” 夫子一捻鼠须,满意地一笑“有劳汤老伯了。” “汤伯,我们去借纸笔。”亦珍拉着招娣,到对面巷子里的胭脂水粉店,问掌柜的借了纸笔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