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七十章 (第2/5页)
,头都不抬,只见麦粒刷刷刷地落成一条线,眼睛的余光可以瞅见灰土、麦壳飘飘而走。听见周围几个农民笑呵呵地说:“队长这两下,已经像个老把式了。”他便嘿嘿一笑,继续和对面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你一下我一下地扬着,一口气将一堆小麦扬了一遍。 抬头擦着额上的汗,看一下场上,灰土和麦壳薄薄地铺了一层,这边扬好的麦粒又成了东西走向的一脉小山。用大扫帚将这脉小山边上扫干净,再迎着南风扬第二遍,这一次就彻底扬净了。越是轻的东西飘得越远,麦粒最重落得最近。麦粒和麦粒重量也有差别,越迎风落得近的,麦粒越饱满,要留麦种,就要贴着迎风的一面将一部分麦粒先收起来,不留麦种,就当下将扬好的麦粒堆成一堆,一边堆一边也就混匀了。然后,张开一个个麻袋,簸箕木锨一起上,装个满,扎上麻袋口,两个人用木杠抬起一杆大秤,用秤钩挂住麻袋,挑起来一个个过秤,当保管的、当会计的、当队长的一一记了数。小伙子们蹲下身将一个个麻袋上到肩背上,低着头将它们扛到麦场旁边的库房里。等麦子都打完了,派出马车将公粮送到县里一交,剩下的麦子一部分分给本队社员,留作种子的小麦就拉到村里的另一个库房里锁起来,这夏收的一件大活就算了结。 这边麦子刚收好,那边吃完饭的人们又都来了,cao起了木杈将没有碾过的麦垛拆开,很快抖松铺满一场。卢小龙这才和几个扬场的农民一起回村吃饭。进了村,各回各家,卢小龙在返回知青点前,决定先到刘堡村的机磨房和油坊看一看。 刘堡村是一个生产大队下分两个生产小队,实行两级核算。一年农业的收支都是小队的事,只有机磨房、油坊是大队所有,也是大队的主要经济基础。过去多少年内,机磨房和油坊是全村农民意见最大的地方,总是账目不清,现在,都换成了知识青年掌管,也成了卢小龙要cao心的地方了。卢小龙现在管着两摊事:一摊,是生产小队的事;又一摊,就是知识青年集体。三十个人一半对一半地分在了两个生产小队,不少人在生产小队里担任了职务,又有人到了大队机磨房、油坊;然而,三十个人还是一个大家庭,用他们的话讲:“对外实行社会主义,对内实行共产主义。”每个人在村里各挣各的工分,最后都交到知青点,每个人在队里分的粮油也都如数交到知青灶上。他现在管着的这个“大家庭”在村里已经很有势力了,用村里人的话讲,他现在管着半个刘堡村。带着这样的感觉,他不仅觉得自己是第一生产小队的当家人,对整个刘堡大队似乎也有当一点家的意思。 机磨房亮着灯,几台磨面机正在隆隆地转着,本村外村来磨玉米、磨麦子的农民都守着自己的粮食袋,按规矩排着队。知识青年中的大个子高伟民,现在负责着机磨房,他一脸粉白地从粉尘飞扬的机器旁走过来,扯着大嗓门对卢小龙说:“今天活多,我晚点回灶上吃饭。”卢小龙点点头,看见他又在忙着张罗一台台机器,和一个个加工粮食的农民捂着耳朵在隆隆的机器声中说着话。一袋玉米打开,高伟民拿在手里看看,觉得够干燥,可以加工,便撂到大磅秤上称出分量,然后倒入磨面机的进料斗里,机器哐啷哐啷地运转着,将黄澄澄的玉米面徐徐吐了出来,农民在另一头张着口袋接着。这边面吐完了,那边玉米皮收到另一个袋里,农民有钱,就按斤数交钱,没钱,就把玉米皮留下,充作加工费了。一袋麦子拿来,也是抓起来看一看,太湿的便拒绝加工,够干了,过了秤,也倒到磨面机进料斗里,然后问你要什么粉?全麦粉,就白面麸子一出到底,100斤还是100斤;要出九0粉,就是100斤麦子磨出90斤面,收10斤麦麸;要出八七粉,就是城里人现在吃的标准粉;要出八一粉,100斤麦子出81斤白面,收19斤麸子,就是城里人吃的富强面。磨完了,也是有钱交钱,没钱扣一定数量的麸子充加工费。高伟民带着一个小个子的知识青年照顾着三台磨面机,过秤,算账,收钱,收麸子,忙得不可开交。卢小龙看了一下磨房里外排着队的几十个男女老少,便出了机磨房。一离开粉尘飞扬、轰隆声震耳的机磨房,呼吸一下舒畅了,头脑也十分清醒。 机磨房旁边就是油坊,主要给刘堡村和周围几个村的生产队加工棉花籽。摘下来的棉花被机器轧过,棉花就是棉花,棉花籽就是棉花籽了,棉花籽在火上蒸热,压榨成饼,出来的就是棉籽油,这是这带农村主要的食用油。油坊里灯光灰暗,油气腾腾,一进去就湿热呛人,憋得人喘不上气来,七八个青壮年都只穿着短裤衩,裸着上身,一身汗水地在昏暗中忙碌着。一个叫何广平的男知青在这里负责,他走过来冲卢小龙敦厚地笑笑。他个子挺高挺壮,却是小孩面孔,像是学生在学校看到家长来看望自己一样,很高兴,特别想汇报一下自己的成绩。卢小龙每次来这里,都能体会到一点当家长的愉快。何广平在蒸气腾腾的昏暗中指着油坊,介绍着这几天榨油的情况。大蒸炉呼呼地烧着旺火,榨油的程序在一派近乎原始的劳动中进行着。卢小龙早已熟悉这里的程序,每次来,他都要在蒸气腾腾的油坊中烤一会儿,他要表示对知青大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特别关心,把三十个人紧紧团结在自己身边。他嘱咐着:“早点完事,就回去吃饭休息。”这等于是对何广平废寝忘食的劳动态度给予了最好的肯定。 从油坊出来,好像从蒸笼里钻出来一样,一股小风迎面吹来,山村里炎热的夏天显得近乎凉爽了。他正在往回走着,一声招呼,月光下遇到刘堡大队党支部书记刘仁鑫了。 这是一个高颧骨尖下巴的矮瘦小伙子,在县城中学读过几年书,后来给公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