芙蓉国(下)_第八十一章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八十一章 (第1/3页)

    第八十一章

    1971年9月12日13点,毛泽东乘坐的南巡专列停在了北京丰台车站,他在专列上召见了北京军区的几位负责人之后,专列于下午16点5分到达北京车站。当他走下火车乘坐汽车回中南海时,看着窗外掠过的长安街、天安门广场,一种极度的疲劳充溢了他的身心。这次南巡是8月15日从北京出发的,先到武汉,又到长沙,再到南昌,9月8日抵达杭州,每到一处,他都将周围数省的党政军主要负责人召集过来开会。这次“周游列国”的讲话主要是针对去年九届二中全会以来的党内斗争。

    1970年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,暴露出了林彪、陈伯达一伙人的政治野心,毛泽东一贯对政治十分敏感,熟谙古今中外的复杂政治斗争历史,感到庐山会议上林彪一伙人的表演实属非常。他们的纲领是设国家主席,他们的理论是所谓天才论,暴露出了林彪急于当国家主席、抢班夺权的意图。对于这个几年来一直表现恭顺的接班人,他第一次有了真正的警惕。自从他执掌权力以来,他从未放松过对军权的控制,当林彪手中掌握了相当的军权而又露出图谋不轨的迹象时,他必须采取一系列防患于未然的部署。林彪是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接班人,担任着共产党的副主席,要在整个党政军的上层削弱林彪的政治威信和权力,只能由他亲自出面,其他的政治部署都可以派人去做,惟有对林彪这个已在党章上写明是自己接班人的任何新说法,没有人可以取代他。他一路上讲了很多话,要搞马列主义,不要搞修正主义;要团结,不要分裂;要光明正大,不要搞阴谋诡计。他严厉批评了林彪手下的一伙人:叶群、黄永胜、吴法宪、李作鹏、邱会作。对陈伯达,更是定性为反革命分子。对林彪本人,他只提出了较为含蓄的批评,说林彪对九届二中全会上的阴谋分裂潮流也有责任,这样做是为了稳住林彪,稳住整个形势。

    他还未完全看清楚林彪的全部真实面貌,他目前的行动进可攻、退可守。对林彪的力量予以一定的削弱抑制,林彪今后又安分守己,那么,中国的政局无疑会更稳定;如果林彪确实图谋不轨,那么,这一系列部署也为最后打掉他做了准备。最初,毛泽东并没有将事态看得过分严重,临离开北京时,还曾对陪同南巡的人员说道:“陈伯达在华北走了几十天,到处游说,我也向陈伯达学习,来个周游列国,游说各路诸侯。”在武汉、长沙及南昌,他一批又一批地召见各省市的党政军首脑,他那时还是以号令天下的从容大度侃侃而谈。然而,9月8日到达杭州后,他嗅到了不安全的气氛,9月10日到达上海,他感到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甚至嗅到了一丝军事政变的气味。他立刻十分警觉,亲自部署行车路线及停车地点,出其不意地提前离开上海,经南京、蚌埠、徐州、济南、德州一路到达丰台。刚才接见北京军区的几位司令、政委,也是他路经德州时才做出的决定,政治斗争的经验使他以最警觉的方式对中国的政治、军事格局做了纵横捭阖的安排。现在,看到北京街头的和平景象,笼罩在归途上的危险阴云似乎已经散去,在汽车的轻微颠动中,他感到的是78岁老人的极度疲劳。

    从杭州到北京这三四天以来,他没有睡过一小时安稳觉,就像猛虎穿越丛林时感到周围有许多冷箭和黑洞洞的枪口对着自己,他丝毫不敢掉以轻心。现在,回到自己的窝了,似乎可以放松身躯与大脑了。回到中南海自己的住宅后,一派陈旧而熟悉的老格局、老物品、老气氛使他尤其觉得疲倦。护士李秀芝搀扶着他在沙发上坐下,他仰靠在沙发上伸展双腿,觉得全身的关节都垮了一样,放在沙发扶手上的两条手臂沉甸甸的,卧在沙发上的脊背、臀部沉甸甸的,伸展的两条腿也是沉甸甸的,好像自己缺乏力量将它们启动。快到傍晚了,屋里有些昏暗,李秀芝小声问:“要不要开灯?”他闭着眼头靠在沙发背上微微摇了摇头。他要在自己熟悉的幽暗气氛中静静休息一会儿。

    一直陪同自己南巡的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走了进来,俯身向他汇报道:“刚才我在专列上和周总理通过电话,报告您已经到了丰台,马上就要进北京,周总理当时很惊讶,他没想到您这么快回来,问为什么改变了计划?”毛泽东闭着眼揶揄地微笑着摇了摇头。汪东兴又接着说:“我对总理说有情况,所以改变了计划,详情见面再谈。总理说,您一到就报告给他,需要他过来,他马上就过来。”毛泽东依然仰在沙发上闭目养神,这时微微抬手摆了摆,汪东兴说:“那您就休息一会儿吧,我报告总理,说您休息了。”汪东兴走了,毛泽东觉得自己像搁浅在沙滩上的一条大鲸鱼,又像搁浅在海滩上的一艘航空母舰,一动不动地躺着,也像一块硕大的浮云,在黄昏的天空中懒懒地浮荡着。人在心力交瘁的疲惫中很难想象自己在趾高气扬时做的事情,好在一切都安排妥了,多少可以放心了,他可以暂时搁浅在这里歇着。他知道,在极度的疲劳过去后,人的情绪又会变化过来,到那时,就又能理解自己趾高气扬时的作为了。

    房间里正在渐渐暗下来,飘飘渺渺中觉得这所老房子十分舒服,想起自己湖南韶山的老家,那所老屋子至今还常常像梦中的小舟一样在身边浮荡。房子是木头的,在小小的山坡上,说山坡也不是山坡,是在村中的一块高地,房前房后有些竹子,再远处有些池塘,池塘外面有些路,有些田。房子三面环抱着一块小小的空地,房子很阴暗,泥地,很少光线,小时候在房子里跑来跑去时,觉得它像一个迷宫,可以在里面躲躲藏藏,是猫和老鼠捉迷藏的世界。在那所老房子里睡觉时,夜晚可以听见老鼠的叫声,蛇爬房梁的声音,也有猫夜行的声音,远处还有狗叫,黑暗中还可以闻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