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膑兵法_十阵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十阵 (第2/3页)

、缆绳等器具和船只用具。前进时要前后相随,后退时不可拥挤,要适时收缩队形顺流而下,以敌军为射杀目标。水战的要旨在于,用轻便船只作指挥船,用快船作联络船,敌军后退时就追击,敌军进攻时就收缩队形迎战,要根据形势变化而谨慎指挥进退应敌,敌军移动就加以钳制,敌军结阵就。。敌军密集就分割。敌军中常有隐蔽的战车和步兵,一定要察清有多少,在攻击敌军船只,控制渡口时,还要调动步兵在陆路配合作战。这就是水战的作战方法。

    解析

    《十阵》一文是论述临敌用兵的重要战术之一——兵阵运用。在孙膑所处的战国时期,作战的主要工具还是战车,由步兵配合战车作战,骑兵还是在赵武灵王推行“胡服骑射”之后,才兴起的一个新兵种,所以“兵阵”在当时来说就特别重要。当时的统兵将领必须懂得各种兵阵的作用和排列方法。善于运用各种兵阵去进攻或者防御。兵阵的种种知识自然就成了那时兵法的主要内容,学会运用兵阵就成了合格的统兵将领的基本功了。可以说,那时的将领如果不会排列和运用各种兵阵就不合格,不称职,正如现在不会指挥海陆空诸兵种联合作战就不能当将军一样。正是由于兵阵知识在当时如此重要,所以孙膑才如此详细地述说了十种兵阵的特点、排阵方法以及种种注意事项和运用诀窍,以作为将领们学习的基本教材和用兵手册。就对兵阵的详尽述说而言,在我国古代著名兵法家中,孙膑是超群出众的,是无人可比的。当然,随着作战手段的发展,兵阵的形式和作用也在演变,名称、种类更是千变万化,不可能总是像孙膑所说的十种阵形,只墨守那种成规也是不可能取胜的。不过孙膑所述说的排阵原理,运用诀窍,今天仍然有效,是宝贵的。现代战争也要构筑阵地,也要讲究堡垒和各种工事、掩体的布设,火力配备,各军兵种的协同配合,进攻时空中力量的运用,火炮支援,战车的突破和步兵的投入等。这一切与孙膑所说的布阵原理都是相通的,甚至是相同的。例如兵力配置的疏密适当,把士兵分编为若干战斗群,进退灵活,互相支援,互相保护,联络有效,指挥畅达,设置伪装迷惑敌军,选择和利用地形,各军兵种和武器的有效使用等,在现代战争中也都是必不可少的,下面我们从几个实例,可以进一步看出孙膑论述的各点的实效。李世民初试身手时有这么一件事。当隋炀帝北巡出雁门关时,突然被突厥头领始毕可汗带领数十万大军围困在雁门关,万分危急。隋炀帝传令各地将领出兵解救危难。在屯卫将军云定兴招募军兵时,李世民前去投军。他当时虽年16 岁,但因自幼熟读兵书战策,精通兵法,胆识超人,武艺出众。云定兴见了李世民,得知他是将门虎子,对他十分敬重,向他问计。李世民从容不迫地说出一番话来:“突厥始毕可汗倾尽全国兵力来围攻我朝天子,一定以为我国在遭到突然袭击时,-132-短时间内不可能派出援军救援,所以他才如此猖狂。在此情况下,我军应该显出强大的军势,办法是:在数十里长的地段布设旌旗,要连续不断;夜间则要鸣钲击鼓,互相呼应。始毕可汗听到我军这样大的举动,必定以为我国的援军到了,他一定会闻风而逃。”云定兴听了李世民的疑兵计,十分欣赏,当即下令照计行事。始毕可汗中计。雁门关之围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了。三国时魏、吴交兵也有一个战例。当火烧连营,东吴大败刘备,刘备去世之后,吴、蜀两国鉴于形势,又重归于好,再订盟约,决定一致对付曹魏。魏主曹丕得知吴蜀和好,勃然大怒,决定出兵讨代东吴。司马懿献了一计:选调大、小战船,从蔡、颖二河进入淮河,夺取寿春,经广陵渡过江口,直达南徐。曹丕采纳此计,命人赶造10 艘大龙船,每艘长20 多丈,可装载两千多人。又另外收拾战船三千多只。魏国黄初五年秋八月,曹丕带领大将张辽、张、文聘、徐晃,许褚、吕虔,带领30 万大军,御驾亲征。吴王孙权得报,与众臣商议,徐盛自愿带兵破敌。吴王的侄子孙韶不听指挥,要渡江迎敌,私自带三千兵走了。徐盛只好派丁奉带三千兵去接应,并授以破敌密计。这时,曹兵列于大江北岸,却不见江南一人一旗。曹丕不明吴军虚实,不敢轻易出动。第二天早晨,雾散之后,曹军却看见江南岸一带连城,枪刀光亮耀眼,旌旗飘飞。又有人向曹丕报告,从南徐沿江直到石头城,几百里城郭舟车,连绵不绝,曹丕大惊。其实,徐盛用的是芦苇扎的人,穿上军装,立在城头。曹丕惊魂未定,又有人飞马来报:“赵云从阳平关出来,直奔长安而去!”曹丕一听,急忙下令退军。曹兵刚退,吴军又从后面追来,曹丕下令把御用物品全都扔掉,赶快退走。曹丕的大龙舟即将进入淮河时,孙韶领兵杀到,魏军抵挡不住,损失惨重。魏军船只全部着火。曹丕慌忙离船上岸,众将力保魏主逃脱。徐盛用计大破曹丕30 万大军,而赵云刚杀出阳平关即被诸葛丞相召回。这一仗,徐盛的疑兵计用得十分成功,火攻用得更妙,蜀国的佯攻配合也功不可没。孙膑在该文中还专门谈到火攻之法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使用火攻可说是出神入化,前面已提到火烧博望坡、火烧藤甲军、火烧上方谷,此外,还有一场火烧新野更为精彩。话说那夏侯惇在博望坡被诸葛亮烧得丢盔弃甲,狼狈逃回许昌,自我捆绑,去向曹cao请罪。曹cao听了情况,倒没有治夏侯惇的罪,而是更加认定刘备、孙权是他独霸全国的心腹大患,必须尽快除去。曹cao决定起兵50 万,一举扫平江南。他把大军分为五队,每队10 万军兵,两员大将率领,第一队曹仁、曹洪,第二队是张辽、张,第三队是夏侯渊、夏侯惇,第四队是于禁、李典,第五队由曹cao亲自带领其余诸将统领,另派许褚带领三千军兵为先锋。五路大军于建安十三年秋七月丙午日依次出发。曹军前锋到达博望坡时,探马飞报刘备和诸葛亮。诸葛亮对刘备说:“主公尽管宽心。上次一把火,烧了夏侯惇一大半人马;这次曹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