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章血中华异史朝中华异史第一节 (第1/4页)
第二章 血色朝阳第一节 大明中兴元年,正月初三,长江北岸的扬州城里热闹非凡,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中的人们总是特别的高兴、宽容,今年的春节正赶上新天子改元,普天同庆,虽然北方战乱不休,但这扬州城还是和平的,至少暂时还是和平的,而许多北方的富商巨贾举家南下,更进一步带动了扬州的繁荣,此时扬州城里的居民恐怕已超过三十万人了,因而庙会就显得越发的拥挤,人们纷纷选购着自己中意的东西,有买春联的,有买年画的,有买窗花的,而小孩子更是找到了童趣,脸上带着面具,东一堆、西一堆的放鞭炮,看着鞭炮在地上或空中成功的炸开,拍着手,跳着、说着、笑着。在这拥挤的人堆中,不时能看见一对对儿的穿红衣的年轻男女,男人手中或多或少的拿着东西,女人则在后面不停的催促着,一看便知是新女婿到丈人家拜年。 但这喜庆的气氛并不能完全掩盖乱世的哀愁,从淮北传来的各种消息杂乱无章的交织在一起,搅的人心神不宁,多数人的笑脸上都挂着一丝忧虑,偶尔向熟识的人打听着新的传闻。 而此时,淮扬督师衙门里的气氛更是紧张而凝重,衙门的正厅里二十多人正襟危坐,一双双火热的眼睛紧盯着淮扬督师、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史可法那黝黑而冷峻的脸。史可法道:“今天召诸位来,是因为高杰高将军派人送来一份塘报,说青州、高密、章丘一带爆发了反清起事,清军正调集各路大军前往镇压,义军首领派人向高将军求援,但高将军兵力不足,难以应援,因而将求援信送到本督师这里,希望我军快快北进,以解燃眉之急,我召诸位来正是为了此事。” 诸将沉默了片刻,陈子龙首先站起来说道:“末将以为,如今大军囤积于此已近十日,若是再等下去的话,只怕于士气不利,应尽早出征。”他话刚说完,便有一人站了起来,正是黄得功派来的部将赵珲,他说道:“末将认为不宜此时出征,虽然粮草以备,但器械不足,尤其是火器,不如再等几天吧。”于是底下又有两人附和,一个是刘泽清的部将马华,一个是刘良佐的部将周奇勋。 见到这番景象,高杰的部将王之纲反驳道:“依诸位的意思,那这仗就别打了?军情紧急,怎能容你们磨磨蹭蹭!都火烧眉毛了,还惦记着那些新式火枪?” 林清华暗暗摇了摇头,本来大军集齐之后应立即出发的,但那刘泽清、刘良佐和黄得功的部下似乎是得到了什么暗示似的,千方百计的拖时间,先是借口棉衣不足,待给他们足够的棉衣后,又借口火器太少,要朝廷补发,而且一定要新式的燧发枪,其部下的骄兵悍将更是以此四出捣乱,硬要将手中的火绳枪与镇虏军的燧发枪换,为此双方已发生了几此冲突,还未上战场,镇虏军就出现了伤亡,林清华好说歹说才将士兵们的怒气压下。其实林清华、史可法他们看得很清楚,二刘和黄都是借此保存实力,要不是皇帝严旨切责,只怕他们压根儿就不会派人来。与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杰,他虽然原是李自成的部下,但投降明朝后一直忠心耿耿,他自己的兵马不到五万人,但朝廷下旨后却立刻派来了两万人马,而且均是精兵,不像另三人,全是老弱兵痞,不过这扬州是他的地盘,怕被别人抢去的心理恐怕也是有的。 想到这里,林清华说道:“我以为必须立即出兵,正所谓‘兵贵神速’,趁着清军无暇南顾之机果断北进,不仅能出其不意,而且能打他个措手不及,此时出击还能得到北方义军的支援,若再这么耽搁下去,不仅北伐的消息会走漏,让清军有所准备,而且义军也可能失败,到时清军就能腾出手来专心对付大明了。” 见到三人哼哼咭咭,似乎还想找托词,林清华断然说道:“本侯有御赐金锏,就带在身边,谁若是违抗军令的话,本侯定会打得他后悔做人!”说完便吩咐一名亲兵去营帐中取金锏。 三人见到林清华发怒,虽嘴上还硬,但心里却完全虚了,来之前自己的主将曾吩咐能拖就拖,实在拖不了就听令而行,但要尽量保存实力,看来现在只能听令了。于是三人嘟哝了一番后,便站起来说道:“末将遵命便是。”此时林清华的亲兵将金锏拿来,林清华拿起挥了挥,三人只觉头皮一麻,均不自觉的想起来,前一阵子内官监的小高太监就是被此金锏打得满脸是包,整整三天不敢出来见人,还好自己识时务,要不然要的受了。 看到大家都统一了思想,史可法便道:“既如此,那本督师就决定,现在各回各营,明日一早,誓师北伐!还望诸君戮力以赴,共保大明江山!”诸将领命而去。 大明中兴元年正月初四,寒风凛冽,扬州城外一座临时搭起的点将台上,史可法手捧圣旨,向诸将宣读圣旨,再次强调众人要团结一心,共赴国难。在祭拜了天地之后,史可法便率领着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向着淮北进发。大军顺着大运河一路北进,以镇虏军和平虏军为先锋,镇虏军在东,平虏军在西,两军齐头并进;紧随其后的是王之纲的两万人马,为中军,史可法就在其中;最后面的是负责殿后的周奇勋、马华和赵珲的六万人马;另外还有一万人的水军,由水师总兵吴志葵率领,押运着大量粮草从大运河向北航行,为了保护粮草的安全,史可法特命周奇勋率部紧跟。 林清华将镇虏军分为左右两路,左路为步兵,右路为骑兵,其中步兵又分为前、中、后三军,他率领中军居中联络指挥,前军由陈唯一指挥,后军由洪熙官和方世玉指挥,骑兵由四大金刚指挥,除了掩护步兵的侧翼外,骑兵还负责侦察与联络。炮兵部队就在中军,为了加快炮兵的行进速度,林清华特意做了一批两轮挂车,将炮车与挂车连接在一起,就组成了一个四轮车组,十门重炮由六匹马拖拽,其他的炮则由双马拖拽,挂车上除了装着弹药之外,还可供炮兵乘坐,这样一来,炮兵就不会拖步兵的后腿了。虽然平虏军的装备没有镇虏军的好,但由于平虏军的大炮特别是重炮很少,因而两军的行进速度相差并不多,两军相隔着百里遥相呼应。 就在明军向北挺进的时候,多尔衮也没闲着,自从三天前接到派往江南的细作的报告,说明军在扬州集结,似有北伐之意后,他就召来众臣商议。由于此时清军的精锐部队正在向潼关集结,准备消灭李自成,而在直隶、山东河南西部的只有不到两万八旗兵,剩下的全是投降的汉军,因而其所面临的形势还是十分危急的,况且山东、直隶义军蜂起,一时难以剿灭,更增添了多尔衮的忧虑。 来的人中以旗人居多,只有少数几个汉官,而且多是已当了多年奴仆的老臣。汉官多主张将精锐从西边调回来,先将明军击退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