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晓玲文集_二探红楼64周汝昌治学目的不对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二探红楼64周汝昌治学目的不对 (第2/2页)

辰本》的成书过程中,一共进行了三次大的修改,形成4个稿本,即“三改四稿”:

    第一稿:它是曹雪芹在曹頫创作的《风月宝鉴》书稿中,插入他写作的新内容《石头记》,并对这个大混合文稿分出章回,编制出120回目录,从而形成的新书稿。

    第二稿:曹雪芹对划分出120回的书稿进行第一次全面的大修改(首先进行到第81回),并写出这些回目的双行夹批。由曹雪芹和曹天佑的妻子抄写出所修改的“誊清稿”,它便成为第一次大修改后的第二稿。第74回末的上述曹雪芹写出的一条“记事”,就是写在“第一稿”的修改稿上,由天佑妻抄写在“第二稿”的“誊清稿”上[9]。

    第三稿:由曹頫对“第二稿”做第二次大修改,产生“第三修改稿”,未誊清。这就是今本《庚辰本》的第八册中的手稿,以及《杨藏本》中第24~29、35、39、70回的未誊清修改稿。

    第四稿:由曹雪芹担任对“第三稿”的誊清,与此同时进行第三次大修改。他一面修改,一面誊清,得到的是“再改动誊清稿”此稿属于“第四稿”,它们是今本《丙子本》(庚)中第1~7册中的全部书稿,专门供送审使用,简称“送审本”

    在第八册手稿上,可以看出:曹雪芹是在“第二稿”上,就完成了每个回目的双行夹批创作。图2(A)是今本第八册第73回的修改稿。它属于“第三稿”,由曹頫修改;其底本就是“第二稿”清楚地证实:在“第二稿”中,曹雪芹已经写出相应的双行夹批。今本《庚辰本》第八册的大量事实充分证实:“双行夹批”已经书写在“第二稿”上。如果真如周先生所说,是史湘云写出的脂批,那么她何时将脂批写进“第二稿”的正文里?整个《石头记》还在创作过程中,试问:非作者的史湘云怎么能够写出它们的批语呢?

    (A)(B)

    图2《庚辰本》第73回(A)和第77回(B)

    图2(B)是曹頫在修改“第二稿”,获得“第三稿”时,他一面修改正文,一面写出一些眉批。《庚辰本》第八册既证明了“双行夹批”是曹雪芹在创作《石头记》的过程中,写出的;同时,也证实了,曹頫在《石头记》的成书过程中起着“作者”的作用。他不单是对曹雪芹提出意见,而且对每个回目,都担任了第二次的修改工作。笔者最近考证出:《杨藏本》的“后40回”中,第81~84、88~90、113、116、118~120回是曹頫修改出的“第三稿”这些资料证实了曹頫是《红楼梦》当仁不让的作者,以及《红楼梦》“后40回”是曹雪芹父子创作的。同时,也显示出:曹頫以笔名“畸笏叟”写出眉批和侧批,在《石头记》的创作过程中就同时完成了。试问:曹頫这个人岂能是史湘云?

    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充分看出:史湘云不是曹雪芹的妻子,更不是“脂砚斋”和“畸笏叟”;全部双行夹批,大部分侧批都是曹雪芹一人所写;曹頫还写出不少眉批和侧批,《蒙府本》和《戚序本》上的回前和回末总评(它们抄自《120回红楼梦定本》)都是曹頫最后修改《程乙本》,产生《120回红楼梦定本》时写出的。

    四、周汝昌先生的治学错误

    周先生的根本错误就在于:首先形成自己的主见,然后到《红楼梦》中去寻找证明;为了达成目的,不惜对《红楼梦》的文字断章取义,而且还进一步引伸,望文生义、捕风捉影,进行推演;再拿他推演出来的东西作为其“创见”的根据。带观点在《红楼梦》中寻找证据,并没错;错就错在不该用自己的“成见”去修改“证据”,对《红楼梦》的文字进行引伸、曲解、甚至篡改。凡是“引伸”出来的东西已经不是事实,如果没有实际资料证实你的“引伸”可以成立的话,就不能作为新观点的证明。周先生一生就是在他自己构筑的虚拟世界中度过;甚至通过出版社,把他一手编造的“虚拟世界”传播给许多人。我国红学界流行的不良学风——“主观臆造”风与周先生有密切的关系。

    以他自己的臆猜,到《红楼梦》里寻觅证明;与事实不符时,就采取“引伸”、“推测”、“曲解”等主观手段来改造“事实”完全忘记了这些所谓的“文学加工的手段”已经不是客观存在,而是变成了“主观意识”这一条也是我国古今文学的通病!否认文学艺术的“升华”、“拔高”、“超越”等都是属于“主观意识”的范畴;因为怎样升华,升华的手段,升华多少等等不都是由文学艺术人士主观决定的吗?

    在拙文[8],笔者提出:我国文学文艺病垢的“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太迷信‘高于生活’;深信通过文学艺术家提炼、加工、概括出来的“艺术形象”一定比现实生活本身更深刻、更强烈、更集中、更丰富、更鲜明,甚至更真实。在这里,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:即在对现实生活的升华、提炼和综合的过程中,加进了创作者的主观意识(甚至是我国所特有的成见),它们能不能再符合客观存在,还有待证明。这就是我国大部分文学文艺作品往往“不忠于生活”的思想根源”

    周先生一辈子的《红楼梦》研究中,一直犯着“不忠于《红楼梦》”的错误,采用他自己搞出来的、“有待证实”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所谓“创见”!这就必然会出现张爱玲曾先生的名言:“所谓权威,其实就是有权利胡说八道的人”

    参考文献(检索互联网)

    [1]848350900:周汝昌研红的一生及成果只能证明了他“根本不懂《红楼梦》”,百度贴吧,红楼梦吧,2012-07-03

    [2]胥惠民:周汝昌根本不懂《红楼梦》!——诠释聂绀弩先生对周汝昌《红楼梦》研究的经典评价

    (转贴),艺苑论坛,血色红楼,2011-09-03

    [3]安晓玲:《红楼梦》的重要新发现(1):《庚辰本》第八册是原始手稿

    [4]安晓玲:《红楼梦》重要新发现(4):曹頫修改了《丙子本》(庚)第八册

    [5]安晓玲:《红楼梦》的新发现(6):找到今本《丙子本》(庚)第1`~7册的原始手稿

    [6]安晓玲:《红楼梦》号外6:《红楼梦》上的“有字天书”

    [7]安晓玲:新探红楼(26):《梦稿本》的真伪(三)

    [8]安晓玲:八评电影《金陵十三钗》——谈文学艺术的“真实性”

    [9]安晓玲:二探红楼(66):《庚辰本》的杀青年代的更正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