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晓玲文集_五评土默热红学贾琏是大宝玉吗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五评土默热红学贾琏是大宝玉吗 (第3/3页)

死结”研究后,发表了文章[3、4],提出:

    大小贾宝玉的产生或者贾宝玉身上出现的年龄时大时小问题,是因为创作贾宝玉的作者是两个人所引起。土先生在文章[7]提出的问题:《红楼梦》有“三次开头、三个神话、三个主题、时序混乱等”,他的分析解释不了。真正的原因也是因为《红楼梦》的作者是两个人,使用了四个人的材料。

    当曹雪芹的父亲曹頫从监狱释放回家,举家迁移到北京旧居后,他心怀悔恨,把全家害苦了,而把父亲曹寅的遗稿《金陵十二金钗》,和兄长曹顒的“一生回忆录”(即“情僧录”)改写成《风月宝鉴》。《金陵十二金钗》主要描写金陵王府中12美女生活和命运,这时的宝玉和黛玉都是少年(即小宝玉);“一生回忆录”主要叙述曹顒与红尘知己(对应《红楼梦》中的林黛玉)的悲伤故事;曹頫将两者融合在一起,加进他一生中感受比较深的女性,创作出主要描写良家妇女喜怒哀乐的小说《风月宝鉴》。在《风月宝鉴》中,沿用曹寅描写的宝玉,由七八岁的孩子向少年转化过程中的种种事迹,也就是“小贾宝玉”;在里面,他加进了曹颙的“一生回忆录”中同红颜知己的恋情细节。

    曹雪芹在大约29岁之后,为了解决家庭的经济拮据,其父亲曹頫才令他把《风云宝鉴》增扩,改写成《红楼梦》[8],变成速写社会和人生,男女都写的新言情小说;而且,把他曹家由兴变衰的原因公布于众。曹雪芹所写的贾宝玉是一个由“有性行为”的少年向青年的成长过程。在曹雪芹的笔下,贾宝玉是一个真正的男青年,而不是个只知道在美女堆中玩耍的、具有同性恋倾向的男孩“懵懂顽童”(小宝玉)。

    由于曹雪芹非常尊重他父、祖父和伯父,凡是在《红楼梦》中属于《风月宝鉴》的内容,基本上不作改动,照搬照抄,导致在《庚辰本》里产生不少地方出现衔接上的裂痕。在贾宝玉的身上,显示得特别明显。一般的读者都看出来了,难道作者曹雪芹和曹頫不知道?他俩当然知道,而且在有些地方也想加以修改,以减少矛盾。例如在第25回《杨藏本》中将贾宝玉的年龄由“13年”改成“15年”就是证明。对林黛玉进贾府的时间(第3回),也作了明确的改变。在庚辰本、甲辰本、舒序本、蒙府本、列藏本、程甲本、程乙本等版本中,推算出的贾宝玉年龄是七八岁,这与他“初试云雨情”(第6回)之间的矛盾太突出;因此曹頫在《杨藏本》第3回第3页前半页中改写道:

    (凤姐问林黛玉):“meimei几岁了?”黛玉答:“十三岁了。”又问:“可也上过学?现吃什么药?”黛玉一一回答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贾宝玉变成14岁,与他同袭人“初试云雨情”,便变成自然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尽管这些修改,可以抹去明显的大裂痕,但是细小的裂痕照样存在。上面例举的,11条小宝玉的言行无法更改。若要改变,就得拆散重新写;从曹雪芹惟妙惟肖地描写下层人物的生活细节看,他完全有这种能力;但是,他不改写;为什么?唯一的原因是:他不想埋没他的爷爷、父亲和伯父的创作。可以说:《红楼梦》的第一次版本《庚辰本》实际上是四部书稿《金陵十二金钗》、《情僧录》、《风月宝鉴》和《红楼梦》(属于曹雪芹新增的内容)的汇编。以后的三次修改版本《甲辰本》、《程乙本》和《120回红楼梦定本》不过是对第一稿版本《庚辰本》中的大小裂痕和瑕疵进行修补,以及清除和替换“可能引起政治和习俗误会,以致影响他们出售《红楼梦》、导致收入减少”的所有文字。

    采用《红楼梦》中的事情和曹家的实况来解释“红学死结”,是不是比土先生拉扯上洪昇和他的弟弟,将洪昇说成是“大宝玉”,他死去的弟弟洪昌是“小宝玉”的做法,更加自然和更合情理?

    相关资料(检索互联网)

    [1]土默热:《红楼梦》成书过程纵横谈,红楼艺苑,学术研究,2007-4-27

    [2]安晓玲:四评土默热红学:土先生的五次手稿纯属瞎猜

    [3]安晓玲:新探红楼(42):大小贾宝玉的产生

    [4]安晓玲:新探红楼(43):谁是石头和神瑛侍者

    [5]安晓玲:14评土默熱红学:《红楼梦》的起源和发展

    [6]刘一心:再谈洪升与《红楼梦》——一曲《长生殿》催生了一部《红楼梦》(2)红楼艺苑,学术研究,2006-9-10

    [7]土默热:《红楼梦》作品的结构性缺陷是怎样形成的,红楼艺苑,学术研究,2007-6-8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