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147-148.回家的感觉真好 (第2/3页)
只是一些芦苇、杂草、树叶等植物。因为不食rou类,就少了些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殊死拼杀。 也许是它们太善良了,太弱小了,经常遭到来自自然界各类动物的袭击、掠杀。 它们还有几种叫法是香獐、原麝,它们身上的香料,就是麝香。 獐子的温顺,成了其它动物猎食的对象。不要说那些强大的动物,就是一只豺狗,也可以猎杀香獐,使其成为口中的美味。 在孙刚这里,它们不会有天敌,也不会有人来捕捉它们,大门紧锁,这里就是一片“桃源” 这时,从山坡上传来一声“咴咴”的叫声,很快就听见“哒哒”的声音传来。 原来是“火炭”本来在山坡的树荫下休息,看见主人了,就一阵小跑,跑到孙刚身边,用它那大头在孙刚身上蹭了蹭,显然也是十分想念主人。 “火炭,你小子往哪添?”这家伙伸出它那沾满口水的舌头想往孙刚脸上添,孙刚赶紧制止它,要不然还真得用它的口水“洗脸” “刚娃,听你。妈说你弄了两只獐子。”过了一会儿,孙爸回家听了孙妈一说,就跑来看看。 “是啊,那不是嘛。” “还真是啊,这咱这儿几乎绝迹了啊。”孙爸看着正在树下的一大一小两只獐子,感叹的说道。 “咦,爸,咱这以前还有这个?我没印象啊?”孙刚在家乡从来还没看到过獐子,只是有它的传说。 “你当然不,那时候还没你呢。” 孙刚听着孙爸讲起了他遇到獐子的故事: 在这连绵起伏的伏牛山中,生活着一群獐子,它们在黄昏来临之时,太阳升起之前,三三两两,在河畔,在山坡,寻找着可以充饥的食物。 只有在这个时候,在它们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,它们是安全的,步子也是悠闲的。它们像散步一样,在的家园里,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。这样的时光,对于它们,是快乐的。 那是80年代初期,孙爸和村子里的几个人一起去山上砍柴火,累了,他们正在山涧的小溪旁坐着休息。 突然,远处的草丛沙沙作响,他们以为是刮风呢?可是没有风吹的感觉。 孙爸竖起耳朵,仔细的听辩,原来是动物急促的奔跑声。 在孙爸前面一百米处,有草丛左右摇摆,他们赶紧站起来,看到几只豺狗在追赶一只动物。 那只被追赶的动物,很像梅花鹿,但头上没有长角。身上的毛呈黑褐色,颈部两侧直至腋部有两条白色或浅棕色的斑纹。背部有几行黄色的斑点。它的两只耳朵大而直立,短短的尾巴藏在毛下。它的四肢很细,后肢特别的长。 有个说是梅花鹿,也有说不像梅花鹿。有一个经常打猎的村民说这不是梅花鹿,是獐子。”听说是獐子,大家都很兴奋,这种动物,听说过,可没见过。于是,大家爬到一块大石头上,看着那群追赶的动物,远远地观望。 那群追赶獐子的动物,也很快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。那个熟悉獐子的村民说追赶獐子的动物,看着像狗,其实不是狗,叫豺狗” 这种豺狗,成群结队,三五只,十数八只一起,围杀别的动物。 它们性情凶猛,不仅捕猎獐、鹿、野兔等弱小动物。就是豹子、野猪、狼等凶猛的野兽,它们照样围攻。 这胆子大得很呢,也很聪明,它们围攻大的猎物时,配合默契,互相呼应,有的抓眼睛,有的咬耳鼻,直至把猎物开膛破肚,然后分享美味。 “看来,今天的这只獐子,是必死无疑了。” 听他这么一说,大家都起了怜悯之心。孙爸说獐子也太可怜了,咱们把它们赶走吧” “豺狗虽说凶猛,但一般不伤人的。” 眼看着豺狗离獐子越来越近了,大概距离一二十米远的时侯,大家终于看清了,豺狗追赶的那只香獐,是一只未成年的幼獐。它拼命向前跳跃着。一步足足跳出一两米远。可能是体力不支吧,慢慢地,步子越来越小。很快,豺狗就围着了獐子。獐子孤立无援,站在中间叫着,叫声凄惨无比。 就在这时,孙爸它们几个人从石头上跳下来,每人手里都拎着挑担的钎担和砍柴刀,有的还捡了些石块儿,边跑边抛石块,还大声地吆喝着。豺狗看到有人追赶它们,惊慌失措,吓得狼狈逃窜。 那只獐子看着豺狗跑得没有了踪影,站在草丛里向孙爸他们张望了一阵,便没在草丛里,很快就不见了影子。 其实,优胜劣汰,是自然规律。动物之间的厮杀,是对弱者的淘汰。那些老弱病残,被其它动物捕杀,对于动物种群的优化,无疑是有益的。 但是,如果动物面对的是人类,那么,它们的命运就是悲惨的,结局也是可想而知的。无论再强大的动物种群,只要遭到人类的捕杀,它们面临的将是灭顶之灾。 獐子也是如此。目前,麝类动物已经成为濒危物种,保护级别也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升格为一级保护动物。 千百年来,人类对獐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