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玻璃的花房_第七章父亲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七章父亲 (第5/7页)

道始开始处处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,丝毫也不敢放松思想改造。这笔钱让李道始有一种又犯了什么错误的恐慌。为了不引人注目,无论是去工地劳动,还是在办公室里参加政治学习,刮风下雨也好,逢年过节也好,他永远是那一身打着补丁的旧咔叽制服。那制服已经严重地褪了色,配上一顶皱巴巴的破帽子,很像当时流行的一部电影中的坏蛋。李道始不仅自己是这样打扮,对儿子的衣着也是刻意追求不显眼。他坚决不给木木买新衣服,连林苏菲买的一件带毛领子的短大衣,也不让儿子穿到学校去。

    李道始觉得自己在发扬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,可是所有的人都一眼看出他是故意在装穷。到处有眼睛监视着我们,在食堂里,人们忍不住要打量李道始究竟买了些什么菜,而且动不动就端着饭盒走过来,形迹可疑地往我们边上一坐。虽然李道始的胃口依然,虽然食堂的菜很便宜,虽然木木已经到了发育长身体的时候,李道始每次至多只点一个荤菜。他老是把艰苦朴素仿佛念经一样挂在嘴上,每隔三天便要来一次忆苦思甜,没完没了地向我控诉解放前:

    “解放前,不要说吃大白菜,连白米饭都吃不饱。”

    李道始这话表面上看来,好像是在对木木说教,其实更像是说给那些坐在我们身边的人听的。我们克制着自己的食欲,再也不在食堂里吃大鱼大rou。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在表演,因为过不了几天,李道始便会带着木木,偷偷地溜出去上一回馆子。事实上,自从美芳来我们家帮忙以后,她每周都要烧一锅色香味俱佳的荤菜,李道始父子完全可以躲在家里大快朵颐。我们在食堂里显然非常节省,节省得都有些做作,顿顿都是大白菜烧粉丝,不是青菜,就是萝卜。当木木的眼睛转向别人的荤菜时,李道始会低声地以一种商量的口吻说:

    “儿子,我们没必要在这摆阔,不是吗?”

    李道始的所作所为,典型的此地无银三百两,效果适得其反。不时地有人提出疑问,那就是他既然那么有钱,干吗还要这么节省,而且过日子这么节省,就一定会更有钱。即使李道始来者不拒,仍然被认为是越有钱越舍不得花钱的人,所谓越有钱越抠门儿,越多越吝啬。除了七爷不时地上门借钱,以各种名目向李道始告贷的人接二连三,从工资补发的第二天起,陆陆续续就再也没有断过。李道始有一个灰色的笔记本,上面详细地记着借款人姓名、借款日期和数额。从几块钱到几十块钱到一二百块钱,每一笔都认真记录在案。

    灰色的笔记本很有些像变天账,里面的符号都是一些故事,它是特殊年代里的一种处境记录。民间的借贷通常会不愉快,事实上,每一次借钱的记录,都给李道始留下一次不轻的伤害。平心而论,李道始并不是个吝啬的男人,虽然也谈不上大方。当时问他借钱的人中间,起码有一半是明目张胆地敲诈勒索,这些人中,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有,最多的还是那些曾经打打杀杀的造反派。文化大革命刚开始的时候,造反派还是些愣头愣脑的年轻小伙子,现在一个个都到了结婚生小孩的年龄。英雄气短,儿女情长,革命的高调还在唱,人却都已经回到俗世里来了。就仿佛是事先商量好的一样,当年在牛棚中对李道始下手最狠的那些人,如今一个个排着队,既自信,又略带羞涩地来向李道始借钱。对于他们来说,借钱好像只是一种不记前嫌的表示,是信任,是友好,是看得起他李道始。借钱也是一种给面子,如果李道始真是阶级敌人,他们绝不会向他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。

    李道始后来控诉文化大革命,情不自禁地就要提起这些往事。不管怎么说,老是有人惦记着问你借钱,即使数额不是很高,毕竟是一件很窝囊的事情。不怕贼偷,就怕贼惦记着,李道始显然是被这种无休止的借钱所伤害。他始终为自己的软弱感到羞辱,本来,借钱给别人是人有求于他,偏偏他当时的表现,好像是他有求于别人。借钱的人心虚,被借钱的人心更虚。那时候钱多了,竟然会像做贼一样心虚。李道始从未想到要拒绝,跟他开口都是有求必应,而且既然借了,也没指望过会还。不断地借钱给别人只不过说明他软弱可欺,结果每次借钱以后,李道始都感到自尊心又受到了一次蹂躏。

    大年初二,工宣队刘师傅领着一位很漂亮的中年女人,来给李道始拜年。这女人是刘师傅工厂的同事,男人得肝病去世了,手头有些拮据。刘师傅说,她想跟我借钱,我怎么会有钱,再说,就算我有钱,也都是我那老婆管着,她要知道我借钱给她,还不打破了醋坛子。这看上去已经半老徐娘的女人有个很不好的绰号,叫“13路”意思是说她就像厂门口的公共汽车,谁都可以上的。刘师傅自己不借钱给“13路”却把她带到李道始这来了,他很认真地对李道始说:

    “就算是我跟你借,她呢,实在也是有些困难。”

    工宣队刘师傅又说了一堆自己不能借钱给她的理由,又说了一些李道始必须借钱给她的理由。李道始想说我都不认识这女人,可是当时借他一个胆子,也不敢对工宣队说不。刘师傅说,这对你根本算不上什么事,大家互相帮助嘛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,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,走到一起来了。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,要看到光明,要提高我们的勇气。毛主席的《为人民服务》真是值得我们一千遍地去学,一万篇地去学,人生之中,还有什么比为人民服务更好的事情。

    那个叫“13路”的女人拿到了自己想借的钱,看着愁眉苦脸的李道始,兴高采烈地对工宣队刘师傅说:“老刘,你成天和知识分子泡在一起,变得真能说,变得自己都快成知识分子了。”

    这个女人临走,趁刘师傅不注意,用一个非常艳丽的媚眼,向李道始表示谢意。刘师傅很友好地拍了拍他的肩膀,和这女人有说有笑地扬长而去。李道始怔在那里,半天没有动弹。那段时候,李道始成了最大的冤大头,谁对他多看上几眼,他都会感到极不自在,惟恐别人又是在算计他,因为类似的冤枉经历实在太多。好在李道始的自信,慢慢地终于得到了恢复,毕竟是他借钱给别人,毕竟是他有钱可以借。不断地借钱给别人,一方面伤害了李道始的自尊,另一方面,他受伤害的自尊也因此得到了弥补。他开始变被动挨打为主动出击,随着时间的推移,李道始学会了从伤害中寻找乐趣。

    打发七爷成了李道始的一种病态享受,债多不愁,虱多不痒,李道始已经不在乎七爷的上门告借,他很有耐心地听七爷抱怨,看七爷哭穷,等着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