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节 (第4/5页)
絮般堆叠的云彩。 二十一岁的严欣,正处在思想成熟与未成熟之间的十字路口。他喜欢纵谈人生的意义,喜欢思索社会上的各类现象,这一二年来,上山下乡的经历使得他对许多固有的概念产生了怀疑,从而动摇了他原先的信念。一时间,他又找不到努力的方向,看不到他将追求什么样的目标。因此,他的思想正处于低潮,情绪极端低落,感情冷漠,整天处在忧郁不悦之中,苦着个脸,要么几天不说一句话,要么开口就讲怪话、发牢sao,对任何事情都持怀疑态度。学生时代,他可是个热爱读书,喜欢思索,正直诚实,喜怒极易露于言表的人。 他的爸爸严勤,是个颇有名望的老学者,标准的书呆子。似乎从很小的时候起,严欣对爸爸就抱有成见,他觉得爸爸太死板、守旧,长着一颗花岗岩脑袋。比如说,人家的mama都有工作,都上班,可爸爸就不要mama上班,他要mama在家里照顾孩子,侍候他。因此,弄得严欣和jiejie严琳自小就不能上托儿所、幼儿园。说是让mama教育他们三个孩子嘛,他又要常来干涉mama的教育,逼着严欣每天早上非写完二十个大楷字才能吃早饭。要是不写完呢,非但没早饭吃,还要吃"麻栗子",第二天仍要加倍写。要是这时候正碰到爸爸在火头上,那就等于讨一顿打。mama打人的时候,手举得高,可打在身上并不痛。但爸爸打起人来,面目狰狞,一点也不像个知识渊博的老学者,倒像是电影上的地主、工头、资本家,常常痛得严欣睡不着觉。这样的人,在单位里挨批,是理所当然的事。文化大革命来了,爸爸被拖出去游街、批斗,红卫兵们用脚踢他,用铜头皮带抽他,在他脖子里挂上二十几斤重的黑牌子。爸爸原先的三百多块工资被扣剩了六十块,一家五口人,爸爸、mama、jiejie、严欣和meimei,房租要月月交,自来水费不知为啥越来越高,家中是苦透了。meimei严丽看到mama买回一棵花菜,欢天喜地地叫:"嗨,今天我家有花菜吃啰!"严琳红着眼把小meimei抱在怀里,严欣却对爸爸、mama说:"看,这就是我家过去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造成的。每天吃点青菜萝卜,严丽就觉得苦了。解放前贫下中农吃糠咽菜,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受压迫的…"话没说完,爸爸一个耳光打过来,把严欣的牙齿血也打出来了。严欣永远也忘不了这一耳光。而且使严欣感到奇怪的是,七斗八斗,不仅没把爸爸斗躺下,相反,外国人到中国,还提出要见他。真是活见鬼!只是当时没让爸爸去见,可也不斗他了,光是叫他坐在"牛棚"里写交代。严欣最最不能容忍的,是他上山下乡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。那时候,正逢"九大"召开前夕,姚文元他们起草了一本新党章,拿下来要各界人士讨论,也是他们瞎了眼,把爸爸都叫去了。老"牛鬼"这下又神气了,他踌躇满志地换上了衣服,跑去开会了。到了会场上,他把"修改草案"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细细地读了一遍。讨论开始了,他头一个发言,说:"这本草案不好。头一句话讲到林彪当接班人,就不好。这不是一本民主的党章…"话没讲完,全场哗然,马上,讨论会变成了批斗会,又把他隔离了。 作为一个儿子,有这样的父亲,怎不感到厌恶和愤恨呢!再笨的人,也不会到如此重大的会议上去胡言乱语啊!事情传开去,还有好些人不相信,说是编出来的,要揪编这类政治笑话的人,抓阶级斗争新动向。由此可见,爸爸是多么反动,多么顽固,多么不识时务啊!为了这种种,严欣恨死了自己的爸爸,也因此而愈加敬重自己的叔叔严觉。 在严家上一辈,严勤是老大,严觉是小弟。大哥与小弟之间,还有三姐妹,严欣叫她们大娘娘、二娘娘、小娘娘。他叫严觉,前面从不冠个小字,尽管他是小叔叔,但严欣仍尊称他叔叔。叔叔是解放后崛起的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,在报纸杂志上,时常有他的诗作发表,新华书店橱窗里,有叔叔装帧美观、勒口封面的诗集。严觉两个字,还用烫金的手书体印出来,醒目极了。稍稍爱好文学的小青年都知道他,还入迷地背诵他的诗。在严欣班级里,就有好几个同学能背叔叔的诗,有一回学校开联欢会,还有人朗诵叔叔的抒情诗呢。在少年严欣的心目中,叔叔就是一个闪烁光彩的人物;随着年龄逐渐长大,浪漫的色彩开始减弱,现实的成分开始增长,严欣对叔叔愈加敬重了,你看他,新诗一首接一首发表,事业上一帆风顺,不说挨批判,就是批评,叔叔也从没挨过。还在小学里,严欣就最喜欢叔叔写的这么一首小诗: 一路鲜花 一路垂柳 一路红旗迎风抖 山乡春 浓似酒 岭上挂翠 田里流油 锣鼓儿响在大路口 山歌儿 悠悠悠悠多么有节奏感!就是严欣到了人生的暮年,也还能背诵这首诗。严欣记得,叔叔这首小诗作于一九六年,他到现今严欣插队落户的这一带来游历的途中。在小诗的下面,不是写着"于巴佬公社招待所"嘛!严欣到沙坪寨来插队落户,在很大程度上,是受了叔叔这首诗的影响。沙坪寨属于连坪大队,连坪大队属于巴佬公社,严欣是到叔叔当年热情赞颂过的山乡来战斗了。 文化大革命中,叔叔虽然也受到一点冲击,但他没被游街,也没被批斗,只不过被贴了几张大字报,后来就到干校去了。当然,像爸爸那样的傻事,他是不会干的。 插队落户啊,插队落户!你为什么这样严酷呢?严欣怀着满腔热情来到乡下,现实生活开始改变他的看法了。他看到了六十多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